《节选》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节选》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选》说课稿1一、说教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一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如何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开始联系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相信很多同学有读过《宝葫芦的秘密》。对于本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生字,会写“介、绍”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每逢、规矩、劈面”等词语。
2.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四、说教法、学法
1.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2.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谈感受、体会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4-19自然段)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说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节选》说课稿2一、抓住特点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节选)》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我在解读本文时特别关注了三点:一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塑造的活灵活现。二是文章中有些语句含义比较深刻,三是课文分六部分,每部分用空行隔开,便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 ……此处隐藏10915个字……/p>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感悟和体悟素质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自主的要求,联系高一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目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为了促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全面得接受和汲取知识,我确立了以下两个知识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抓住关键句,品位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其次,能力目标:为了突出知识和能力并重,我确立了以下两个能力目标:
1.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
2.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第三,德育目标: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生活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我确立的德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两方面:
1.体悟珍爱生命、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
2.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形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会做一个关爱他人之人。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解读贯穿始终,因此,我给本文确立的教学重点如下;
1.寻找脉络线索,把握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
2.体味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为了使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而感触作者的内心世界,我将本文的教学难点确立为:
1.体味课文“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表达效果;
2.理清“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哲理性极强的散文,根据教学目标的规定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关要求,以及新课程提倡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的兴趣,我选用了以下教法:
首先是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讨论法,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让学生自主、自由讨论,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对生命的真切感受以及母爱的伟大;再次是点拨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除此之外,我还将采用问答式教学法。为了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教具准备主要有: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这篇课文我准备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的思路,着重分析第一部分:地坛的景色以及“我”在地坛中进行的思考。这一课时我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导入:
我将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来引入,激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从而为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第二步,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让学生初步感悟作者的思想,进而为学习本文提供有利的帮助。
第三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运用多媒体显示“地坛”的景色,学生感受地坛的苍凉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样便可以为学生体悟作者与地坛的关系创设环境。接着,由我示读课文,对生僻字进行点拨;然后,放录音让学生复听一次。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对文意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并且能够初步体会出文章的意境,从而有利于教学的下一步开展。
第四步,展开:
对第一部分进行详细的讲析,寻找脉络线索,把握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我”与地坛二者的关系。第一部分主要写地坛的景色以及“我”在地坛中进行的思考。
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提出问题“我究竟在地坛中思考了些什么问题?”“地坛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师生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部分,在这一个阶段中,主要通过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得出作者在地坛中进行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生不可辩论的事实,死不必急于求成,活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
其次,根据“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技巧,重点分析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七自然段三处的景物描写,通过分析比较三处自然景色色彩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归纳和理解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颓废、消极平和、宁静对生活充满希望。从三处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地坛俨然是作者灵魂栖息的场所,从而也完成了教学重点的要求。
最后,让学生们谈一谈在学习完第一部分之后,对生活生命有怎样的感想,在此阶段,让学生自由发言,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敢于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以上就是第一课时的简单教学设计,下面进入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咀嚼母亲对我深沉的爱,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并讨论母亲的形象。这一课时我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根据高中生抗遗忘的生理规律,使学生能够准确、简单、快速的掌握所学过的知识和内容,所以在开始新的一节课之前,我会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
第二步,步入主题,并进一步展开: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归纳出母亲的形象,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
通过点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简单的总结。这样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使课堂氛围显得很轻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快乐学习。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文中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出母亲的形象的。母亲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我”对母亲的理解来塑造的,所以呢,着重找出“我”对母亲情感变化的线索即可。
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对文章的思路、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已经有所了解,能够分析出地坛、母亲、“我”三者的关系。{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第三步,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值得借鉴的东西,先由学生讨论,教师从内容、写作、语言三方面加以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学有所得。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组织学生,我们师生一起对本堂课的教学要、点进行总结: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在欣赏散文时把握住文章的脉络线索;品位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借鉴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德育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生活观;体味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为了使各位领导、老师了解我的板书设计情况,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写出来,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荒芜但并不衰败死:不必急于求成地坛沉寂而有生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