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

时间:2024-06-08 23:55:42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芦花荡》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芦花荡》说课稿1

【说课过程】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芦花荡》,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的课文均以战争为题材,今年恰好是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此时学习《芦花荡》一文,正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让人心生向往,文章优美明丽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那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花荡中,一同去感受这片土地上令人荡气回肠的抗日豪情。

就文体而言,《芦花荡》是一篇小说,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本文。初二的学生对于这一概念并不会感到陌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过《最后一课》、《社戏》等小说篇目,此时重提这一概念,能唤起他们对于旧知的记忆,同时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来加深对小说这一文体的结构要素和行文特点的理解。其中,情节可以在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复述来学习完成。人物是本课分析的重头戏,可以通过情节发展的几个关键来剖析其个性特征。对于环境的分析,可以抓住文中景物描写进行学习。这样,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来组织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

基于上面对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构想,我确立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的概念,能够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本文。

⑵ 区分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他的妙处,并分析其作用

⑵ 赏析主要人物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在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捍卫国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 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派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重点:

1、通过体会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难点:

1、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2、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决定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复述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联想拓展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来实现。在人物分析上,我决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

整体感受:学生在熟悉课文之后,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已经产生了初步印象。我采用讨论探究法来实现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

具体描摹:人物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除了正面描写外,还可以进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体现。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品读法,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指出他们所采用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表现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老头子这一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立体形象。

第三步:

深入挖掘、突出关键:这一步的教学实际上也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头子对同胞的爱、对敌人的恨,这些学生都很好理解。难就难在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个性特征上,尤其是对于过于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过于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层,确实有过头的意思。接着,就引导学生思考,老头子的自信与自尊为什么过了头呢?高尔基曾经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我们要紧紧扣住情节发展来分析这一问题。学生不难发现找出答案。

老师总结: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接下来,我谈一谈《芦花荡》一文的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从优美的白洋淀风光入手,切入到景物描写的分析和故事情节的复述,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环境和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第二课时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探究其传奇色彩。下面,我具体讲一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多媒体课件显示的一幅幅优美的白洋淀图片,这时,传来了老师的画外音: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这就是白洋淀。白洋淀,它位于河北省中部,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这里水道纵横,芦苇万顷,抚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深深地陶醉。你们可曾想到,在半个多世纪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芦花丛中,去解读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

紧接着导语,老师说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孙犁。借着对孙犁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学流派 荷花淀派。

三、景物描写品读

紧接着作家作品的介绍完毕,老师又说,既然孙犁笔下的白洋淀如此美丽,那就让我们一度为快吧。

1、美句美读: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后,并且把这些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

2、美句品评:

学生就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老师总结:这些景物描写写得好的理由在于:

⑴ 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手法的综合运用。

⑵ 真实的写出了水乡独特的感受。

⑶ 文字中流淌着对白洋淀深厚的热爱之情。

四、感知故事情节

如此美丽的白洋淀,是谁破坏了这种美呢?

学生齐声回答,是侵略战争,是日本鬼子。

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在这片芦花荡中,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听故事:听课文录音朗读,整体感受故事。

2、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3、说故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 ……此处隐藏37460个字……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结: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预习第三课,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六、课后记:

板书设计: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芦花荡》说课稿15

一、文本解读

《芦花荡》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单元的课文均以战争为题材,学习《芦花荡》一文,不仅是为了学点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文章优美明丽的语言,也让我们对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心生向往。就文体而言,《芦花荡》是一篇小说,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本文。初二的学生对于这一概念并不会感到陌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过《最后一课》,此时重提这一概念,能唤起他们对于旧知的记忆,同时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来加深对小说这一文体的结构要素和行文特点的理解。其中,情节可以在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复述来学习完成。人物是本课分析的重头戏,可以通过情节发展的几个关键来剖析其个性特征。对于环境的分析,可以抓住文中景物描写进行学习。这样,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来组织整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

二、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对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构想,我确立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的概念。

2、了解荷花荡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运用小说的三要素复述故事并分析全文。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其妙处,并分析其作用

3、赏析主要人物“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情感目标:1.在白洋淀美丽风光中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捍卫国土的责任和使命感。

2.从文中“老头子”等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派艰险、豪迈乐观的英雄性格,让学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体会故事的传奇色彩,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难点:1.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2.优美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决定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以下方法:

1、复述法。通过阅读课文,感知全文,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了语言表达能力。

2、品读法。通过品读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来感受小说的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讨论探究法。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

(一)设立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的一幅幅优美的白洋淀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这就是白洋淀。这里水道纵横,芦苇万顷,抚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深深地陶醉。你们可曾想到,在半个多世纪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芦花丛中,去解读一个英雄传奇故事。

(二)景物描写品读

1.美句美读。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后,并且把这些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2.美句品评。学生就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3.老师总结:这些景物描写写得好的理由在于:1.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手法的综合运用。2.真实的写出了水乡独特的感受。3.文字中流淌着对白洋淀深厚的热爱之情。

(三)感知故事情节

如此美丽的白洋淀,是谁破坏了这种美呢?是侵略战争,是日本鬼子。在这片芦花荡中,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通过学生的预习以及再读课文,抓住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1.听故事:听课文录音朗读,整体感受故事。2.说故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3.怎样说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四)老头子的人物形象分析在人物分析上,我决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感受。学生在熟悉课文之后,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已经产生了初步印象。我采用讨论探究法来实现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

2的印象”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具体描摹。人物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除了正面描写外,还可以进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体现。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品读法,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指出他们所采用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表现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老头子这一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立体形象。

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关键。这一步的教学实际上也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头子对同胞的爱、对敌人的恨,这些学生都很好理解。难就难在“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个性特征上,尤其是对于“过于”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过于”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层,确实有过头的意思。接着,就引导学生思考,老头子的自信与自尊为什么过了头呢?高尔基曾经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我们要紧紧扣住情节发展来分析这一问题。学生不难发现找出答案。老师总结:“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五)拓展延伸

在美丽的芦花荡上演绎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芦花荡》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