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8 21:08:06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1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结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结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同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1、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自读自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1、快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篇课文按事情开展的顺序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讲曹操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讲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

第三部分(6—9):讲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四部分(10):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2、在理清文章脉络的根底上,默读课文,借助周瑜的话,概括出诸葛亮的特点。

(随着学生的答复,老师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3、逐段精读课文,自主讨论,说一说诸葛亮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可做一些适当的引导)

如第一部分: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第二部分: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让告诉周瑜?第三部分: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为什么把船连起来,排成“一字儿”?为什么让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先船头朝西后船头朝东?……

(学生弄清这么多为什么后,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会有所领悟。)

4、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在小组讨论的根底上,老师可相机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老师在大家交流的根底上,帮助学生把内容梳理清楚。)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表如今以下三方面:

(1)知人心(板书:知人心)即对身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

周瑜: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的用心,因为十天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实际上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他也清楚周瑜聪明过人,所以借船之事,不让鲁肃告诉周瑜。

鲁肃:诸葛亮深知鲁肃忠厚老实,因此特向他借船并且让他保密。

曹操:诸葛亮也清楚曹操用兵慎重小心,看不清虚实,绝不会轻易派兵出动,因此雾夜大张旗鼓佯攻曹营。

(2)有丰富的知识(板书:懂知识)

①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敢于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这是他知道第三天的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有天文方面的知识);

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③箭取到手后,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及了。(精通地理)

(3)有胆量(板书:有胆量)

面对强大的曹敌,诸葛亮敢带着600个军士亲自去取箭。 以上这三方面都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不能不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产生敬仰之情。画简笔画,即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出现了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点。周瑜的阴险狡猾,诸葛亮的沉着镇定、胸有成竹,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慎重多疑,都表达得很充分。要通过朗读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如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就很能反映两人的个性特点和内心活动。要读出周瑜外表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沉着镇定,胸有成竹。有感情朗读的根底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把这一部分内容演一演。

6、复述课文。

本课故事性和兴趣性很强,可按“考虑·练习”第一题的要求首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练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复述、接龙复述等形式,练习复述课文。

7、课后作业。

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程度。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入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1、引入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

同学踊跃发言老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2、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老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入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如今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慎重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此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5、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此处隐藏8279个字……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20`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5`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

分清前因后果5`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6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

二、课堂导读

(一)、解读课文。

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才干的'干应读gàn

草把子的把应读bà

调度的调应读diào

擂鼓的擂应读léi

丞相的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

三、深读课文

师问: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从学生的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板书:周瑜

诸葛亮

妒忌

神机妙算)

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草船借箭)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

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吗?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从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

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2、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人天文地理)

(1)安排周密。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2)熟悉天文地理。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对天气早有预测。

(3)了解别人。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能让都督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鲁肃、周瑜、曹操的性格很了解。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机妙算)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3、拓展作业

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

②、抄写新词。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