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课前准备
1.通读全文,自学生词,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2.围绕课文后面的内容批注。
3.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1.挑选几个重要的片段进行朗读检查。(例如梦中飞行,老师解释人生长要飞的道理,探索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大胆猜想九月怀胎的道理等)
2.字正腔圆读生词
3.交流主要内容
先明确概括的思路:首先思考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事的;想一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时间、地点、人物融进去。
起因:九岁的时候,“我”发现小孩子都会在梦中飞行,便去问老师其中的原因。
经过:老师的回答(解释)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不断去探究人究竟怎么来的问题,并从母亲怀胎九个月的现象中发现了进化论。
结果:后来,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却因老师的误解被赶出了课室。
二、小组合作
1. 讨论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做到有观点有理由。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方法:3号、4号做主讲,组员补充】
三、汇报交流
方式:小组代表发言——小组同学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一)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单纯,充满幻想
1、九岁发现……完全、独立强调自己的了不起,充满自豪、得意之情。(朗诵:读出自豪得意)
2、梦境的自由自在、画面的轻松写意(读出迷恋与陶醉、纯真与美好)
●敢于提问,强烈的求知欲
1、问老师为什么会梦见飞行?刨根问底。(对话练习,虽然这里没有说是谁问老师,从后面的情况,例如:“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可以推测,他当时一定没有少问。)
2、我绞尽脑汁思考“母亲为什么要怀胎九个月生下婴儿”。(从“绞尽脑汁”可见爱思考)
●善于想象,聪明
从地图联想到人的变化过程,并且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把母亲怀胎九个月想象成人类变化的漫长的每一个阶段的浓缩。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思路:表面上是什么意思?暗含什么意思?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紧扣“发现”,展示学习成果
1、“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3、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6、“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7、“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三、激发知识冲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一、字:
1、会认的字:胚胎祸盈赋岂履绞汁诺窘
2、会写的字:胚胎祸澄盈臂赋妨碍岂履痴
绞汁诺厘禁愧
3、多音字:尽禁格
二、词:
1、理解的词:规律祸患惩罚澄澈盘旋轻盈困窘痴迷
进化绞尽脑汁眉目天赋
2、 ……此处隐藏24671个字……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1.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
2.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态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意境,学写数字儿童诗。
三、指导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学写儿童诗。
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启发学生以“马路、阳光、《水浒传》,垂柳、钓竿、渔童,小河、小孩”为凭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画》意境,学写儿童诗。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8.以《青蛙=蝌蚪》、《W=飞行的雁群》。《田园-收获=大地睡了》为题,学写一首儿童诗。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5一、教材分析:
小语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童年为主题进行编排。《古诗词三首》展示古代儿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活。《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描写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反映了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的生活。《儿童诗两首》写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而《童年的发现》则写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发现。
通过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儿童的生活经历,共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胚”“祸”等14个生字,会认“澄”“窘”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痴迷”等词语,读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全文结构,了解发现过程,明白发现原因,认识人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激发探究兴趣。
(2)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3)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执著探索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2)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共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初读文章,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品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明白作者童年的发现,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我们眼中,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一首明丽的诗。而在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心中,童年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是因为他童年的发现。
板题,齐读。重读“发现”一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概述童年的发现;具体叙述发现的经过;几年后这个发现得到证实。
二、了解经过,认识人物。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一个如此重大的科学问题,是怎样被一个九岁的孩童发现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快速读课文3至13自然段,了解发现的过程。自由速读。
2.指名大概叙述发现经过。这项发现的过程大体经历了那些阶段呢?(梦中飞行;请教原因;观察思考)
3.请大家再来默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细细体会,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4.全班交流。
(1)交流“梦中飞行”部分。
①围绕“迷恋”一词,结合“只要……就……”“甚至”体会梦境的'神奇。
②围绕“轻盈”,结合“随心所欲”,想象梦中“我”的动作自如和飞行自由,感受梦中飞行的美妙。
③分别指导朗读。配乐齐读。
(2)交流“请教原因”部分。
①联系“奇妙”和“万分惊讶”,感受“我”强烈的好奇心。
②联系“我”的四个问题,认识后一个都是对前一个的追问。体会“我”强烈的求知欲。
③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3)交流“观察思考”部分。
①围绕“痴迷”,想象“我”翻来覆去地看什么?想什么?还看过哪些?感受“我”执著探索的精神。
②出示“我”想象的内容,联系老师的讲解,理清人类进化的过程,体会“我”大胆的想象力。感受“我”发现后的自豪、兴奋心情。
5.这个发现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
通过了解这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大胆想象、执著探索、求知若渴)
三、感受结果,体会情感。
1.当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在几年后得到证实时,却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自由读文章14至19自然段。交流。
2.围绕“误”一词,理解:课堂上“我”想到自己在几年前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心花怒放,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而这位年轻的一本正经板着面孔的女教师,在讲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时,却希望学生老实、安静。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出示:“我明白了……”课文最后一句
(1)辨析“发明”与“发现”,“驱逐”和“迫害”的词义。
(2)举例交流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爱迪生等科学家的资料,了解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3)“太阳中心说”,这是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由于当时的人们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可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跟他有什么关系?(自我安慰。语言的幽默。)
本来是一段引以为荣的童年往事,现在却有了不愉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愤懑)指导读。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大胆想象、执著探索、求知若渴的费奥多罗夫在九岁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长大后,学识渊博,极富创见,精通欧洲、亚洲多国的语言,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百科全书”。由此,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呢?交流。
3.也许童年的发现是幼稚可笑的,但因为是自己思考、探索、想象的结果,因而又是那么可爱、令人自豪。生活处处又发现,发现处处皆学问。坚持下去,下一个伟大的发现者就是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