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利用珠子及各种辅助材料分组按设计图拼穿,培养幼儿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动手、感知对称美的能力。
3、通过活动,幼儿能体验到与同伴合作、为小组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珠子、塑料模板、线、废旧物品(吸管、瓶盖、旧彩笔盖)、棉线绳、塑料线绳、小剪刀、胶条、打火机、钩针、托盘;设计图、珠子统计表、主题板。
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简单的穿珠练习。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设计师们,咱们给小舞台设计的物品完成了吗?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小设计师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
幼:我的珠子不够了。
幼:线总是系不紧怎么办?
幼:我照着图纸穿的,太小了。
师:谁有好的解决办法?(教师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数对了吗?为什么不够了?(帮助幼儿解决珠子不够的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六角盒有几面)
幼:设计图时只画了一面,六角盒要用6面呢!
幼:再数6次这个面上的珠子数就够了。
师:为什么照图纸穿的头饰太小?(启发幼儿发现穿出的物品大小与珠子大小的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图纸的实际作用)
幼:我的纸太小了,画不下。
幼:我用的大珠子穿出来的就长,小珠子穿出来的就短。
幼:我有好办法,咱们就在图纸上画一个形状,用多长穿多长就行了。
师:怎样把线拉紧?
幼:使劲拉。
幼:把线绕在手上用力拉就能拉紧了。
3、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设计
(1)幼儿再次统计所需材料。
师:小设计师们,看看你们的图纸还需怎样改进?还需要多少珠子?(教师引导幼儿修改图纸,再次统计所需的珠子及辅助材料。如某种颜色的珠子需用几颗,并填好记录表)
幼儿初步学习统计方法,体验与同伴务工合作的快乐,同时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时间观念。
(2)指导幼儿按统计结果取材料。
4、幼儿继续以组为单位进行创作
教师指导重点:鼓励幼儿按设计图穿珠,并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幼儿作品展示
(1)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地介绍作品。
(2)请舞台的小演员们对设计师的作品进行评价。
6、观看演出
(1)教师指导小演员布置舞台。
(2)邀请设计师和小班弟弟妹妹来看表演。
教师为幼儿提供音乐,引导小演员戴上做好的饰品到小舞台表演,感受成功的喜悦。
7、活动延伸
活动区中,鼓励设计师们设计更多的作品,提供给舞台的小演员表演。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汽车的各部分名称,知道汽车的作用。
2.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出不同外形的汽车。
3.幼儿通过设计汽车,发展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汽车王国场景图片(每个小椅子上贴着不同的汽车图片)。
2.各种玩具汽车、积木、插塑若干、废旧皮鞋盒、牙膏盒、可乐瓶等;胶水、即时贴、彩笔。儿童歌曲《小汽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谜语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但是要想到那里去必须要先答对问题才可以,你们有没有信心?小朋友要听清楚了,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猜出来。一座房子真有趣,有门有窗有坐椅。坐在原地不用动,一下跑出二三里。猜一样交通工具。
幼:汽车。
分析:有趣的谜语让幼儿很快投入到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能与教师积极地互动。
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汽车王国。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
听着《小汽车》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在自己喜欢的小汽车椅子上坐好。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汽车王国,看,这里有这么多的汽车,它们排得多整齐呀!你们喜不喜欢汽车呀?
幼: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汽车有什么作用吗?(教师帮助幼儿简单地总结各种汽车的功能)
2.让幼儿自由观察汽车并与同伴比较
师:现在这里有这么多辆汽车,小朋友们可以找到一辆你最喜欢的车,看看车子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再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看看是否一样。
幼儿分散观察车子,在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的过程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仔细看看车子上都有什么?是不是每辆车都有?
3.引导幼儿认识汽车
教师放《小汽车》的音乐,幼儿放下小汽车回到座位。
师:刚刚我们仔细看了一遍小汽车,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看到的车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师帮助幼儿总结车子的构造:车轮、车灯、方向盘、车门等)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出示相关汽车零部件的图示,让幼儿更清晰地认识并记住汽车的结构。
4.指导幼儿设计汽车
(1)小组讨论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认识了汽车的构造,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可是,汽车王国的国王刚刚和老师说,他想要一辆不一样的汽车,希望小朋友们帮助他。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幼:愿意!
师:既然你们接受了这个任务,那就要把它完成好,现在就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
幼儿自由组合交谈,想象设计什么样的车。
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谈话,指导幼儿重点围绕“不一样的汽车”进行交谈。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讲述自己的设计。
(2)幼儿操作活动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设计的汽车造出来好吗?
播放乐曲《小汽车》,幼儿在音乐声中分组活动。
5.活动结束
师:大家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汽车,还帮助汽车王国的国王设计出了这么多有创意的汽车,你们真是太棒了,现在我们把汽车摆放好,一起回家吧!(师幼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第2版!中班语言绘本《我也要搭车》应彩云优质课视频+PPT课件教案音乐大班科学领域《动物园游玩记 ……此处隐藏12768个字……>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1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了解它们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
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难点)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做事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角色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师续讲故事第二段,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
1.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2.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
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2.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对话。
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小结:
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析《谁的本领大》是一篇久经传承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这篇童话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领--遇到困难想办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节为主线,揭示了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纲要》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针对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以及具体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学习角色对话对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活动对故事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动物之间的对话。活动中,运用课件呈现赏析故事、猜测讨论解决困难、角色体验理解内容、情感对比明晰道理、关注生活提升经验的环节,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仅仅获得语言经验的积累,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视听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幼儿如临其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中班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依据故事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生动地表现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不仅有助于幼儿模仿,还有利于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再现生活掠影,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利用ppt展示幼儿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间,帮助幼儿回忆、发现生活当中处处体现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有效提问,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明晰故事所讲道理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有效提问的教学手段,给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开放性提问。活动中,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处停一停,抛给孩子们开放性的问题,活跃孩子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如:"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这样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使幼儿有话乐说、勇于思考,更能有效地促进师幼间的互动,也能带领幼儿走进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
分析性提问。针对故事的发展脉络及角色的情感变化,提出分析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如:"为什么小猴和梅花鹿一开始没有摘到果子,后来摘到果子了?"通过这样的问题互动,能够引发幼儿根据情节分析问题。
递进性提问。活动开始提出"谁的本领大"这个问题,意在引发幼儿说出自己的认识;在分段讲述中,再次出现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体会理解有些事情仅凭个人的本领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过程中,第三次提到"谁的本领大",意在引导幼儿理解合作本领大的道理。三个相同的问题,体现了问题的递进性,也使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体验式学习,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美国行为主义教育学家库伯提出的体验式主动学习理论指出:"幼儿是在体验中获得感知,提高认识经验的。"过程性的体验和感受,不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角色的心理变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我们运用模仿、表演游戏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过程中,理解它们着急的心情;通过模仿角色对话,从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幼儿回忆,提升幼儿合作的经验中班幼儿是合作意识萌芽的阶段,也是培养合作性的关键期。唤起幼儿回忆与同伴互相帮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场景,为幼儿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与幼儿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机会,从而加深对故事里所讲道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愿意与同伴合作的态度,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在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