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的教案1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的浸染方法,掌握简单的浸染技能,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2、感受不同伞面的美,体验美的多样化。
3、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伞面的颜色、图案。
2、范画“大伞面”,各色水彩颜料、调色盘、宣纸、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浸染多彩伞面的兴趣和愿望。
“小朋友,如果下雨的时候你想出门,手里就会拿着什么东西呀?”
“那你们见过的伞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原来小朋友见过这么多漂亮的伞。
“今天胡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是哪里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出示范画“大伞面”,让幼儿说出伞面那好看。
“小朋友可以围在老师的身边轻轻坐下,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里是小雨伞加工厂,里面专门生产制造美丽的小雨伞。小朋友,你们看这里已经做好了一些小雨伞的伞面,你们觉得他们好看吗?哪里好看?看来小朋友都认为这些伞面上的颜色非常好看,那你们想一想这些漂亮的颜色是怎样添上去的?”
三、启发幼儿探索浸染的方法
“小朋友回答得真棒,都动脑筋了,胡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办法,这个方法叫浸染。我请你们动脑筋想想看,怎样来浸染?好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仔细的看,看看胡老师是怎样浸染伞面的。
四、教师示范,清幼儿仔细观察。
先拿一张正方形的宣纸,然后将纸对边折、再对边折、对角着。如果想把这个角染成红色,那么就在红颜色的小碗里轻轻蘸一下,拿出来……“最后胡老师觉得颜色已经够多了,不用再染了,就慢慢的`打开把它贴到玻璃上”
“ 一会儿,胡老师请咱们小朋友来染,我希望小朋友在折小伞面的时候,能折出与老师不一样的折法,看看不同的折法染出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还有在蘸颜色的时候可以试一试蘸的时间长染出的颜色和蘸的时间短染出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等我们小朋友染完后,就把它贴到玻璃上请这里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来欣赏。好了,现在我请你们找到自己的组,坐下来设计美丽的小伞面。”
五、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正确掌握浸染方法,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运用不同折法浸染出新作品。注意色彩的搭配。
中班的教案2一、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最近我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玩黑猫警长的游戏,所以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我根据情节的发展,让幼儿以“我”的身份去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理解图片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分析、比较、判断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以角色的身份仔细观察图片并讲述内容。
2、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和分析、比较、判断能力。
3、体验帮助他人获得成功后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1)图片三张,形象地画出各种小动物的脚印和嘴巴。
(2)幼儿已认识各种小动物的脚印和嘴巴。
2物资材料的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和黑猫警长的头饰。
(2)每人一块多功能的小积木。
(3)活动前班上已布置成圣诞联欢的场景。
四、活动过程:
听到哭声导入主题
1、出示第一张图片和鸭妈妈头饰并问明情况;(森林联欢背景图)
2、请幼儿想出寻找小鸭的办法。
寻找小鸭
1、师幼分别扮黑猫警长和警司参与活动。出示第二张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熟悉的各动物的脚印
2、引导幼儿分析、比较进行讨论;
3、帮助幼儿判断得出结果找到小鸭。
送小鸭回家
1、出示第三张图片,哪是小鸭的家呢?(三间不同嘴形标记的房子)
2、请幼儿再次分析判断。
3、幼儿自选喜欢的小动物头铈参加小动物圣诞晚会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探索新的方法。
2.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家庭教育中家长可和孩子玩更高的益智游戏。
六、活动反思:
通过此活动的观摩与评析,使我更深地认识到了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的`涵义。因此我们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引导他们去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
在设计《找小鸭》这个活动时首先根据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以我的身份参与活动,在过程中有意设置“障碍”带领
幼儿去寻找答案,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在创新教学理念上,根据创新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首先是用主体主导原则,尊重幼儿,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采用定势打破法,打破过去看图讲述的常规与模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说话、思维的环境,启发幼儿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来说创新只是一种自我内化的积累,然后再去获得新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在这个活动中我就是以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来设计活动过程的,并采用了发散提问法,集体讨论法和多项求解法。
在活动之后我也知道了不足的地方,既然是语言活动但讲述部分少了一点,应适当增加。如改为智力游戏也许更为恰当。
中班的教案3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小朋友与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悬挂幼儿与父母共同准备的红色物品;
2,面粉、盘子、小碗、小勺等。
3、在网上收集花灯和元宵节的视频。
具体活动过程
1。各班欣赏各种各样的元宵节的视频,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欣赏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此处隐藏8210个字……p>1、能愉快地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跟念儿歌。
2、体验诗歌活泼、愉快的童趣,感受小动物们躲雨时的有趣情景,并能模仿儿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3、引导幼儿对下雨天里小动物的表现产生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教育小朋友下雨天要懂得撑伞,爱护身体。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6、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下雨啦》录音。
3、实物: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老师说:"小朋友这是什么啊"(出示雨伞)幼儿:"雨伞。"老师:"那什么时候会用到雨伞呢?"幼儿:"下雨时候""出太阳时候"老师:"对,出太阳的时候可以用雨伞,下雨时候也可以用雨伞,但是呢,小动物们没有雨伞,可以淋雨吗?"幼儿:"淋雨会感冒"老师:"那他们下雨的时候怎么办呢,你们帮他们想想躲雨的办法?"幼儿:"……"老师:"你们真棒,想到了为小动物躲雨的办法,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雨的时候,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躲雨的。"
二、学习儿歌
1、理解儿歌。
(1)教师出示ppt,请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有大树、蘑菇、荷叶、青蛙、小蚂蚁、小虫子)提问:
A、"有哪些动物朋友"(蚂蚁、青蛙、虫子)
B、"他们都待着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什么呢?"(蘑菇、荷叶、大树、树叶、花)。
C、"你们听,发生了什么事?"(下雨了)
D、"你们仔细观察蚂蚁躲在了什么地方呢?"(ppt动画,蚂蚁躲在了蘑菇下)"它找了一把什么伞?"(蘑菇伞)
E、"青蛙呢?"
F、"虫子呢?"
2、完整学念儿歌。
(1)出示图谱教师小结出完整儿歌:"刚才我们看到小动物都找到躲雨的'地方了,我来考一考小朋友的记忆力啊","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蚂蚁躲在了什么下?找到了什么伞?"注意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型,"青蛙呢?小虫子呢?""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好玩的东西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是下雨啦""叫什么名字"(下雨啦)
(2)听《下雨啦》录音
(3)幼儿看着图谱的指示跟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3、巩固儿歌
(1)幼儿闭上眼睛,图谱的幻灯片消失了蘑菇,然后让孩子找找谁不见了,鼓励幼儿读出完整的儿歌。
(2)再让幼儿闭上眼睛,图谱上的树叶和荷叶,然后让孩子发现谁不见了,鼓励幼儿读出完整的儿歌。
(3)让幼儿向后转,鼓励幼儿读出完整的儿歌。
三、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出示ppt图片(图片上多了几个小动物)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下雨啦》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吗?可是雨越下越大,又跑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也没有伞,你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到躲雨的地方好吗?
2、小朋友仿编儿歌提问个别小朋友,注意引导小朋友说出完整的句型"下雨啦,下雨啦,xx躲在xx下,xx伞"3、全班小朋友齐读仿编的儿歌。
四、快乐识字
1、出示整首诗歌,要认识的词语用不同颜色凸显。
2、逐一出现词语,运用打枪的识字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词语。
五、到户外继续找雨伞教师: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很多雨伞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还有东西可以当做小动物的雨伞的?(轻音乐响起)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介绍雨伞的作用,参观雨伞的制作过程。
重点提示学习建构句式"下雨啦,下雨啦,XX躲在XX下,XX伞"。
家园互动教育小朋友下雨要撑伞。
活动材料《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蚂蚁躲在蘑菇下,蘑菇伞;下雨啦,下雨啦,青蛙躲在荷叶下,荷叶伞;下雨啦,下雨啦,虫子躲在树叶下,树叶伞。
快乐识字蚂蚁 青蛙 虫子 蘑菇 荷叶 树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天xx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这次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中班的教案15活动内容及进程
一、组内教师签到
二、讨论的主要内容:
介绍主题《我的家乡》
(一)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感,热爱家乡是一种美德。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家乡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开展“我的家乡”这一主题,能帮助孩子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环境,感受社区的文化。在游历家乡的旅程中,了解家乡的特产,品尝家多乡的小吃,聆听家多乡的童谣,讲讲家乡的方言…逐渐萌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归属感,形成稳定的性格,养成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二)讨论课的内容。
(三)环境布置:
1.在日常活动、活动区活动时播放家乡的特色音乐,供幼儿感受家乡的文化艺术。
2.以班级或年段组为单位,在适宜的场地中设立废品回收站,供幼儿分类放置
常见的、可让幼儿园再利用的废品,如:包装盒、瓶盖、瓶子、纸袋、废光等。
(四)家园配合:
1.有意识地带孩子参观自己居住的社区(乡村),讨论和探索社区(乡村的生活设施(如:便利超市、地图、路标等)。
2.有意识地带孩子到邻居家做客,了解自己的邻居。
3.出门时,帮助孩子指认家附近的标志建筑,可尝试从不同角度帮孩子识记回家的路。
活动反思与建议
本次主题,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家长在活动前带幼儿到家乡各处风景点旅游。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了家乡名胜古迹的资料,让幼儿获得了对家乡美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欣赏旅游照片,让幼儿通过回忆旅游的过程和观赏带回来的东西,让幼儿又好似回到了旅游时的那种喜悦的场景,把旅游的画面得以全面的呈现,幼儿学得轻松、透彻。通过教师的.解说,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达到了这一环节的引导作用。
第三,在随后的自由活动中,幼儿担任自己所拍照片中景点的解说员,幼儿们相互自由讨论,品尝家乡的特产,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最后,在活动延伸中,幼儿展开了大胆的艺术创作、表现,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当的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彼此互相学习,相互合作,完成的作品,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文档为doc格式